青岛华兴日语专修学校

全国咨询电话:400-6777-007   0532-85870321

华兴日本语logo
当前位置:日语培训 > 日本文化 > 日本文化 >

再谈日本文化对女人的审美

发布时间:2019-08-06 14:06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

我们对日本美女的评价似乎更加两极化。

除了频频爆冷的选美冠军,似乎看上去不敢苟同的“千年一遇美女”。不可否认的是,这个国家也给我们贡献了一批美的直指人心的荧屏绝色,以及更加千姿百态的美人形象。

日本文化相对于中韩文化,或许有区分度比较高的审美趣味。

比如日本的“化妆文化”,似乎于中韩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便利店里大量的刊物都是有关时尚的主题,在天涯社区尚且争论素颜和化妆的利弊时,NHK的纪录片《化妆间里的女人》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大门,原来化妆可以在一个女人的生活里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。

如果说韩妆那些年流行的还只是更突出质感的妆面,那么日本的妆容很早以前就有了“换脸”的属性。

但与之相对的是,同样极度重视外表,韩国的整容文化大肆席卷中国土地的这些年,日本人的审美,虽然妆容也流行过很多不同的趣味,艺人却少有因为整容而在屏幕上崩坏的案例。

与其说日本整容更自然,更不如说日本姑娘换头式的改造方法热情会低很多。

比如日本民族因为咀嚼习惯等问题,更容易有一口歪牙(这个有相关研究,不科普了),但对整牙却没有更多热情,日本的正畸手术比较贵且并不算普及。与此相对的是韩国其实因为种族原因,“饼脸”更多,但通过手术,改造轮廓的小脸产业非常发达。

日本人甚至把我们普遍认为的”牙齿不整齐”“罗圈腿”“内八”“矮”,创造出了完全不同的萌系文化。

即便就于改造,同样是小脸方法,于韩国动辄开刀的项目而言,日本各种整骨,按摩术,更加流行,也似乎发明出了更多的见效缓慢的的东西。

像这类的瘦脸面罩,以及类似的开双眼皮的,提高鼻梁的,有时候让人怀疑,有这种功夫,去做这些不一定有用的功课,为什么不干脆去动刀呢?

除了手段上的不同,也有审美上的不同。

日本姑娘的写真更加倾向于小骨架的肉感,以及邻家感和生活感,对赘肉,粗腿有更高的包容度,对p腿这种事情没有更多执念。

因为尺度可能有点大图我就不放了。。。

而日剧的打光也更贴近于生活,即使是柔光,也是更多为了氛围和场景,整体打光有质感一些。而不是芒果台或者韩剧里的自带女猪脚光线,几乎完全为了美颜效果在打光。

日剧

韩剧

还比如韩国的性感,我称之为更加“外观化”的性感,你看啊我腿长,你看啊我胸大,你看啊我还会跳各种性暗示的舞蹈。

但日本姑娘的性感似乎更加深入一些,对人性的挖掘下了更多功夫,对外观上的执念倒是还好。对比韩国情色片和日本的动作片,这种最不遮掩的展示,都会能品出中间完全不同的意味。

再比如日式的童颜和少女感,就真的是非常贴切,也更加真实的,更像是从里到外的。

而韩国的“童颜脸”理解就更为表层,你看啊我的小脸,你看啊我的卧蚕,你看啊我的鼓额头,苹果肌。

以及更多人谈论整容方式不同。

能年玲奈微调之前,大概十三四岁。

之后(有的人会拿最丑时期的丑照来对比,这样无论如何也不公平,但我认为她应是微调过,不完全是长开和减肥的效果)

以及更有争议的水原希子。

韩国的整容方式不必多言,日本的整容更像是石头里雕刻璞玉,从一个小有姿色的女孩子,变成一个发光体。

为什么能做到呢?

少有提及的,但一个非常重要点的还是基础。

日本的人种分为绳文和弥生,绳文人长得立体,轮廓深邃,比较像西方人。虽然现在日本人多是两种人种混血,但多少保留了一些优点。

但韩国的有相当比例的血脉,来源于通古斯人种,会比日本平均水平上轮廓更平,因此与小修小补而言,韩国人的整形更需要的是骨骼结构大刀阔斧的改造。

日本女星再挖丑照,多数鼻骨发育很好,轮廓本身发育要好的多,即使涉及到鼻子,只需自然的效果就可以足够惊艳。

这种轮廓的美人,日本六七十年代就不止一两个。

但通常意义上,面部更平的人,即使以现在的技术,不管是日本还是韩国还是中国,做出“非常立体"的鼻子都必须对自然度有所牺牲,并且还要调整其他结构才能自然。(我说的必须,就是百分之百,没有侥幸,你看照片做出来效果再好,真人就算好看,但一定不很自然)

但还有一个也是大家最常说的原因,就是日本的整容与其说是技术高明,不如说,正如我前文所讲,他们对于换头的巨大反差,几乎是排斥的。

在这一原则下,整容变得非常克制,少有v-line式的骨头改造,颧骨保留的程度非常高。面部骨骼的完整性是保留自然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。而由于颧骨下颌骨的完整保留,可以去看日剧里四五十岁的女人,垮的很少。

那么这些不同的地方根源在哪里呢?

以一般的理解,日本人的审美是追求极致的

。华丽到诡异,简洁到空旷,阴郁到绝望,成妖成鬼成魔。你看日本的好的文学,影视,设计,无一都有一种深深的极致感。

反观中国,到是应该更推崇包容的,兼而有之的中庸文化,怎么到审女人这里,竟然南辕北辙,反而是中韩对于“完美”更有要求?

我大概探寻了缘由,认为日本文化里的两支血脉,对这种审美有比较深的影响。

日本文化里特有的一脉叫做“物哀”,它以人生无常和短暂为基调,但这种哀伤相对应的不是抗争,而是和解。

“物哀”这两个字对日本文化有极高的渗透。

比如富士相机的这个户外广告《美与逝》,致敬了川端康成,

“生命是一场徒劳的雪,只有虚幻的美。”(可以去看视频)

能公然在广告上把死与美相结合,东亚文化里也只有日本。

比如九相图。

(怕引起不适,故放了小图)

生死轮回,美人最后寂然于一抔黄土。

对于流逝这件事,比如樱花的绚烂有转瞬即逝,物哀文化表现出了最高的谦卑-认为这种消逝也是美感本身的一部分。

“不管是樱、萤或枫,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。

我们为了目击那一瞬的光彩,路途再远也愿意前往。

那里存在的不只是纯粹的美丽,人们亲眼确认它们失去小小的光芒,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,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。

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,反而能找到安心感。”

这是村上春树的一段文字。

有人说“物哀”之于日本文化相当于“无常”之于中国文化。但中国的无常似乎之于物哀多了些苦涩的一味。

这种文化下影响的审美,可能更加没有一定要变成另一个人“脱胎换骨”的心结。

承认消逝的美感,便也更容易和短暂易碎这件事和解。

承认我们不过是上帝甩出来的泥点子,也便能对欣赏这种造物主的给予我们的外观和生命,有更深层的珍重。

日本还有一种文化,叫"侘寂"。这个我在讲苍井优的时候讲到过。秋日的庭院扫完了落叶,还要再摇一摇树,侘寂就是这种美感。

侘寂文化更欣赏不对称的,不完美的,却经得起岁月打磨的以及越看越有味道东西。

比如超市里买的批量生产的工业贴花釉上彩的廉价瓷器,确实更规整,色彩更艳丽,但随着时间流逝,贴花会剥落,瓷质也会无光。但传统青花瓷,经过岁月就会体现出“寂”的美感,瓷质的火光退去之时就,便是宝光显现之日。我知这尘世热热闹闹,只有它又寂寞又美好。

所以对于美人,修整的克制感,也体现在了对缺点的保留和最大程度上的尊重,什么都可以量化,什么都可以量度。但出生所带之印记,却再无二,为什么一定要否认“缺点”的美?

因为物哀,日本的文化对“表相“之规整没有深处的执念,我知这一切即将逝去,便更能驾驭,变更能举重若轻,反而能够保留下更天真的东西。

因为侘寂,更能意识到不完美本身就是一种美感,太完美的东西不仅不存在,月满则亏水满则溢,学会了不争那个极点。

所以后来看姑娘,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。这个道理也解释了日本审女人的包容,其实就是一种极致。

比如川菜里的最高水准是开水白菜。

比如是最考验厨师内功的是“一碗白粥”。越是白粥,越见功力。

越是不加矫饰,越是一种审美上的超越和高级。

朱新建说,禅学发于中国兴于日本。中国国学里高妙的东西高的不得了,但对民众的普及和渗透上,日本反而更深。

从设计到影视,日本人对人性和人心的挖掘,让我时常感叹。

禅学的至高境界就是“不着相”。什么意思呢,这三个字太深,最浅的一层,就是就是不要太执着于表面的东西。越往深里挖,挖到了人心,就越是聪明。

审美也是这样,你越执着于表象的东西,越是遵照一个标准的数据,越是走了一条更崎岖的路。表象的东西对于打动人心来说,需要很多很多的好运气,还有硬到无双的好条件。

可越高的名利场,越是人心最贵。

比如范冰冰,她是靠一路实打实的艳压,步步为营地踏平了一条路,才封了神。但好在这一路虽累,但她有艳压的资本。她踏平的这条路,也只有她能走。若熟悉她一路绯闻,你敢说她走得不辛苦。

但你看陈妍希,她就只演好一个沈佳宜,走出影院,你回过头来骂她胖丑也好,着着实实,那年的那部电影,让大半个中国的直男湿了眼。争个鼻子,争个眼睛,有多大意思呢?

对于普通姑娘,何必去争一条艳压之路,四两拨千斤才叫聪明。

文章来源:华兴日语(www.yalianedu.com)


推荐文章:
微信公众号

关注得线下/线上日语课

新浪微博
热报课程+ 更多
日语高考的春天来了 日语高考的春天来了 课程介绍 咨询顾问
日语学习的步骤 日语学习的步骤 课程介绍 咨询顾问
如何零基础学习日语 如何零基础学习日语 课程介绍 咨询顾问
日语难点:如何快速 日语难点:如何快速 课程介绍 咨询顾问
日本留考 日本留考 课程介绍 咨询顾问
热门文章

400-6777-007

免费通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