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9日,日本大分县日田市的大山町,被雨雾笼罩。这里山清水秀,散布田间的农舍极具中国古代建筑风味。其实大山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,相当于我国的一个乡镇,但其闻名日本乃至全世界,它就是“一村一品”的元祖(意为发源地、创始人),素有日本“华西村”之称。
曾是“日本的原始村落”
大山町农业协同组合金融事业部部长三笘日出喜热情地接待了我们。三笘介绍说,大山町与重庆大多数农村地型相近,多丘陵,最高海拔600多米,耕地面积少。大山町约2900人,人均土地约1200平方米(1.8亩),均为梯田。实行一村一品前,这里是日本有名的贫困地区。
三笘称,日本在五十年代经济开始高速发展,但此地一直摘不掉贫困帽子。村民之间的生活用品实行的是“物物交换”,粮食三分之一用来自食,三分之二用来交换,像原始村落。于是,男性大多外出打工,留下老弱病残、妇女儿童在村中继续劳作,日本称为“三匠农业”(因日语中“爷爷”、“婆婆”、“妈妈”的日语发音中都有“匠”音)。
一村一品运动让这里成“明星村”
不过,村民们也在积极思索如何脱贫致富,那些思想先进的年轻人开始有意识地外出考察调研,他们率先总结出了放弃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水稻,将眼光放在经济作物上,提高出产物价植的思路,“这也是中国人常讲的因地制宜。”
1961年,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发起了“一村一品”运动,这与大山町的思路不谋而合,于是结合前期调研,大山町最终确定下一个名叫“NPC”的方针,即:N为新品种;P为乌梅;C为板栗。大山町的村民每户出钱,成立了“农业协同组合”,由村民选举出第一任组合长,名叫矢幡治美。
矢幡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生活环境,将农户家圈养牛马的习惯抛弃。接着号召村民废除传统的农耕方式,每家每户除保留够种自家粮食用的土地外,其余土地全部用来种植乌梅、板栗。矢幡还请求村里年老的长辈不要插手一村一品方针,让他带领年轻人闯一闯。
接下来,矢幡带着村里的一帮年轻人到以色列、韩国、中国及东南亚转了一圈,完成了两个任务:学习先进经验、开拓眼界。回日本后,大山町开始栽种乌梅和板栗。他们甚至提出了响亮的口号:种乌梅,种板栗,我们要去夏威夷!
到了1968年,矢幡治美组合长带着二三十个村民代表奔赴夏威夷,实现了梦想。这在当时引起震动。
富裕程度超过日本其他农民
在一村一品发展的过程中,大山町其实也在进行农产品种植的结构调整,板栗效益不明显,目前已基本淘汰,乌梅留下来了。增加了各种菇类,金针菇、平菇、滑菇等已成大山町的支柱。
现在,大山町早已不局限于种植层面,除种植外,他们发展加工业,将农产品深加工,形成一种“六级产业”,即:1.农业,2.加工业,3.流通贩卖。1乘2乘3即是6。
去年,大山町的农作物仅直接贩卖的收入就达到了17亿日元(合人民币1.0115亿),加工类以及商家订购等类型的销售另计。全町共有900户家庭,年平均纯收入在350万日元(合人民币20余万元)。远高于目前日本农民家庭170万日元的收入。
文章来源:华兴日语(www.yalianedu.com)